DB33T 2150-2018 悬铃木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规范

ID

3F41CC97589D4EFE8B9E3746CCF39B94

文件大小(MB)

0.51

页数:

16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18-10-26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B 05,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150—2018,悬铃木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on Platanus spp.,2018 - 10 -15发布,2018 - 11 - 15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3/T 2150—2018,I,前 言,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植物园(杭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绿化管理站、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炜、刘锦、王恩、楼晓明、樊丽娟、孙晓萍、张大羽、娄永根,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33/T 2150—2018,1,悬铃木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悬铃木(Platanus spp.)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措施、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确定了悬铃木主要有害生物防控的基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悬铃木有害生物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悬铃木,悬铃木科(Platanaceae)悬铃木属(Platanus)植物的通称。浙江省内的悬铃木主要为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偶见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3.2,悬铃木有害生物,对悬铃木的生长、生存造成危害,影响绿化景观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3,有害生物防控,根据有害生物发生规律,运用植物检疫、园艺栽培、物理、生物、药剂等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3.4,趋性,昆虫在单向环境刺激下产生的定向行动反应,包括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趋热性等,4 主要有害生物种类,DB33/T 2150—2018,2,悬铃木主要有害生物有刺蛾(扁刺蛾、黄刺蛾、桑褐刺蛾、丽绿刺蛾)、蓑蛾(茶蓑蛾、大蓑蛾)、悬铃木方翅网蝽、黑蚱蝉、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白蚁(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悬铃木白粉病、悬铃木叶枯病等,识别特征及发生规律参见附录A,5 监测,5.1 虫害监测,5.1.1 监测方法,在害虫发生期,采用定点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定期(7 天~10 天)观察或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测报灯、诱捕器等装置监测害虫的种类、虫态、数量、危害程度、天敌情况以及受害植株生长状况,5.1.2 监测时间,刺蛾类害虫监测时间为5月~9月;蓑蛾类害虫监测时间为5月~10月;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时间为4月~10月;黑蚱蝉监测时间为7月~9月;天牛类害虫监测时间为3月~11月;白蚁类害虫监测时间为4月~11月,5.2 病害监测,5.2.1 监测方法,在病害发生期,采用定点调查和随机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定期(7 天~10 天)监测病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受害植株生长状况,5.2.2 监测时间,悬铃木白粉病监测时间为5月~10月;悬铃木叶枯病监测时间为5月~9月,6 防控措施,6.1 防控原则,从生态平衡出发,遵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将悬铃木有害生物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6.2 植物检疫,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林业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蔓延、传播,6.3 栽培措施,6.3.1 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水肥,提高植物生长势,增强悬铃木自身抗性,6.3.2 合理修剪,及时剪除带虫枝叶及病枯枝。修剪的切口应平整,并及时封涂愈伤涂抹剂,防止有害生物侵入,6.3.3 冬季清除树下杂草落叶,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虫源,6.4 物理措施,6.4.1 设置黑光灯诱杀刺蛾、蓑蛾成虫以及分飞白蚁等害虫,6.4.2 天牛成虫期设置诱捕器诱杀或人工捕捉;产卵期设置诱木引诱其产卵并销毁诱木或用钝器敲击枝干上的产卵刻槽;幼虫期用刮刀、钢丝钩除树干内幼虫,处理后的伤口及时封涂愈伤涂抹剂,6.4.3 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期刮除树干上翘起的树皮,清除树皮缝隙内的越冬成虫,DB33/T 2150—2018,3,6.5 生物措施,6.5.1 人工释放花绒寄甲、肿腿蜂防治天牛,6.5.2 设置鸟箱以助迁、招引鸟类,6.5.3 宜使用对有害生物具拮抗或杀灭作用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制剂,6.6 药剂措施,6.6.1 按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执行。选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的药剂,采用喷雾、注射、根施、涂抹、喷粉等方法,6.6.2 冬季使用涂白剂涂白树干,涂白高度为离地1.2 米,涂刷应均匀,宜涂刷2 遍~3 遍,涂白前应先清除树干上翘起的树皮,6.6.3 在道路上进行喷雾作业需安全隔离,避开人流高峰时段,或选择在人流量较少的夜间作业,并设置警告牌。大风时应停止作业,6.7 综合防控措施,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措施参见附录B,7 档案管理,建立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档案,及时记录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控情况,表格式样参见附录C。档案资料应有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和保管,DB33/T 2150—2018,4,A,A,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悬铃木主要有害生物识别特征及发生规律,主要害虫识别特征及发生规律见表A.1,主要病害识别特……

……